2006/12/23

認識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


一般所俗稱的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並非膽固醇,而是膽固醇的搬運車。



膽固醇是身體用來合成固醇類荷爾蒙、維生素D及構成細胞膜的材料,為了提供膽固醇這個建材給細胞使用,身體是透過血液來運送膽固醇的。然而,問題出現了,血液為水性物質,膽固醇為脂性物質,如何讓脂性物質能在水性的環境中運送呢?靠的就是所謂的脂蛋白。脂蛋白就是身體用來運送膽固醇的搬運車。我們所常聽到的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就是兩種運送膽固醇的脂蛋白,前者密度較高,所以稱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後者密度較低,故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因為HDL這台膽固醇搬運車主要的功用是將多餘的膽固醇從週邊組織(如血管)運送到肝臟代謝掉,故被稱為好膽固醇;LDL這台搬運車則相反,負責的是將膽固醇運從肝臟送到血管等週邊組織,所以又被稱為壞膽固醇。所以,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本身並非膽固醇,而是負責運送膽固醇的脂蛋白(搬運車)。


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壞膽固醇(LDL)可以降低2%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每增加1%的好膽固醇(HDL)則可降低3%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好膽固醇(HDL)最好維持在40~60 mg/dl間,如果能超過60mg/dl則有益心血管健康;壞膽固醇(LDL)最好低於100mg/dl100~129mg/dl之間稱為接近理想,超過130mg/dl則稱為過高。


吃素的人也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膽固醇身體用以合成男女性荷爾蒙(固醇類荷爾蒙),維生素D,膽汁,以及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素材,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為了確保身體不缺乏這個重要的材料,身體會自行合成膽固醇。一般而言,食物中的膽固醇只佔20~30%,七成以上的膽固醇都是由身體合成的。


基本上,膽固醇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諸如肉、魚、蛋、奶),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膽固醇。但常見一些不太愛吃肉類或吃素的人卻還是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會有這個結果,是因為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身體合成所致。所以,吃素的人之所以會膽固醇過高,不是他偷吃葷食,而是因為身體合成的膽固醇較多所致。


 


2006/6/25

減肥FAQ--哪些食物是澱粉類食物

澱粉類食物屬於多醣類,這類食物有個特色,吃起來粉粉的(註:請用台語發音),會有飽的感覺,一般被當成主食來吃(故有時也被稱為主食類),包括了下面食物:

*白飯、糙米飯或胚芽米飯等各式米飯類;
*紅豆、綠豆、薏仁、麥片、蓮子等五穀雜糧;
*地瓜、芋頭、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
*玉米、菱角、栗子等吃起來會粉粉的食物;
*麵、麵線、冬粉、米粉或通心粉,義大利麵等各式麵食類;
*蘿蔔糕、豬血糕、年糕、粉圓、湯圓等食物;
*各種用麵粉製成的東西,如吐司、麵包、餅乾、包子、饅頭、鬆餅、蛋糕等各式中西點心與糕點.

水果實際上並不叫澱粉類,但是是屬於糖類的一種(水果中的果醣屬於雙醣類),所以一般減肥提到澱粉類食物要少吃時,實際上也包括水果在內的.

註:醣類(或稱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包括四大類---單醣類(如葡萄糖),雙醣類(如牛奶中的乳糖或水果中的果醣),寡醣類(如果寡糖)以及多醣類(即俗稱的澱粉類).

雞肉和鴨肉那個熱量比較高?

基本上,哪種肉熱量比較高要看兩個地方,一是部位,二是烹調方法。舉例來說,雖然豬肉等家畜比魚肉等海鮮類熱量高;雞肉和鴨肉也是一樣,基本上鴨肉脂肪比雞肉多,所以鴨肉熱量會較雞肉高一點,但若用豬的里肌肉和魚肚來比的話,魚的熱量可能比豬還高了。而如果鴨肉是選擇北平烤鴨,雞肉是選擇炸雞腿,那麼雞肉熱量會比鴨肉高。



減肥若要持久,最好能生活化,因此建議不要太過在意肉別(除非吃很多,否則與其注意那十幾大卡的熱量,不如注意烹調及吃得時候去掉皮與肥肉等部位,反而效果比較好,做起來也比較簡單。(一湯匙油就有145大卡,而事實上我們生活週遭中,鴨肉多半是以教不油的烹調方法來賣,雞肉則比較容易用油炸等較油的方法來賣)


減肥FAQ--是否每天攝取 1200卡就能減肥

基本上是因為1200大卡的熱量算是低熱量飲食,所以吃1200大卡原則上會瘦。


減肥的原理是讓身體的攝取量(就是食物的總熱量)低於消耗量(基礎代謝+生理活動的熱量+食物產熱效應的總和,或稱新陳代謝),所以吃的卡路里會不會瘦,取決於你的消耗量(也就是新陳代謝)高不高。說1200大卡應該會瘦是因為,如果光以基礎代謝來看的話,每公斤體重,每小時可消耗0.9~1大卡(男性1,女性0.9),所以以60公斤的人為例的話,光是基礎代謝(就是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所消耗的熱量)就有60*24*1=1296~1440大卡,因此,吃1200大卡基本上是會瘦的,只是瘦得快慢不一定。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新陳代謝有2000大卡的話,1200大卡相當於每天少吃800大卡,一個月下來就少吃了24000大卡,每少吃7700大卡可減1公斤的體重,因此,一個月就可瘦3公斤左右。但如果你的新陳代謝只有1500大卡的話,每天只少300大卡,一個月只會瘦1公斤多....以此類推。


 



當然,如果你習慣吃的熱量很低,可能會使新陳代謝拉低,也許會低於1200大卡也不一定。根據研究指出,如果吃得熱量遠低於身體的需要量時,會因為營養不良,及身體啟動節約熱量的機轉而使新陳代謝降低,約會使代謝降低10~20%左右。因此,長期吃極低熱量飲食是可能使代謝低於1200大卡的,因而出現即使只吃1200大卡體重還是不會瘦的結果。



2006/1/24

兒童保健營養--基本2 幾歲以上可以開始吃營養品

基本常識II:幾歲以上小孩可以該使吃營養補充品?


下面是一些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的營養補充建議,基本上,最好的補充年齡是兩歲以上,但若孩子有較嚴重的營養不均問題,而要對較小年齡的兒童補充營養時要特別注意,下面是一些建議:


    一歲以下的小孩:考量到嬰兒期正值器官的成熟發育時期,很多生理機能都尚未發育完成,所以除非孩子有特殊的健康問題或營養需求,否則最好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營養補充品給嬰兒吃。


    二到四歲的孩童:因為這個時期孩童的生理大多已趨向成熟,所以大部分的兒童營養嚼片都是針對兩歲以上的小孩所設計。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最好是以專為兒童所設計的營養品為主,且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安全性(也就是慎選有品牌且來源可靠的產品,並注意劑量與使用的問題)。


    四歲以上兒童: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基本上可以補充各種孩子需要的營養素,不過因為兒童的體重較輕,腎功能或神經系統等的機能尚未能如成人般發揮,所以補充營養品時要特別注意劑量的問題。如果使用的並不是專為兒童所設計的營養補充品時,需將營養品減量使用,一般的使用原則為----幼稚園以下小孩服用的量約為成人的四分之一,學齡期兒童則為成人的二分之一,青春期兒童則為成人的四分之三。


兒童保健營養--基本常識1:孩子需不需要吃營養品

基本常識I:家裡的寶貝需不需要吃營養補充品?


基本上,如果飲食營養均衡,且孩子的健康狀況與發育情形都很好的話,是不一定要讓小孩子吃營養補充品的,只是在講究速食的現代社會裏,要做到上述兩點並不容易。為了讓你了解自家小孩有沒有營養不均的問題,需不需要特別為他補充營養品,下面提供了飲食與生活習慣方面的簡單檢測,讓你了解孩子的營養與健康狀況:


A.飲食方面的簡易檢測:


1.     孩子是否常以三明治、漢堡、薯條、飯團、包子、麵包、炒飯、炒米粉或油飯等缺乏優質肉類與蔬菜水果的食物當正餐吃? A.  B.不是


2.     孩子是否常吃(或愛吃)丸子、熱狗、火腿、甜不辣等加工肉品,或水餃、漢堡與包子等絞肉製品?


   A.  B.不是


3.     有沒有每天都吃到兩種以上的水果?   A. 沒有  B.


4.     有沒有每天都吃到三種以上的蔬菜?  A. 沒有  B.


5.     飲料方面是以白開水為主,還是喝含糖飲料的機會較多?  A.喝含糖飲料  B.主要是喝水


6.     以速食或便利商店食物為正餐的機會,一週有沒有超過三次? A.  B.沒有


7.     喝汽水、茶飲、奶茶、加味水或罐裝果汁等含糖飲料的次數,每週有沒有超過三次?


A.  B.沒有


8.     吃洋芋片、蛋糕、餅乾、糖果或中西式糕點等點心零食的機會頻不頻繁? A.每週超過三次 


B.每週少於三次


9.     平時吃飯食會不會挑食(或偏食)?  A.   B.不會


 


上述的檢測回答A的項目愈多,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就愈大。如果回答A的題數超過四題(含四題),那麼孩子極有可能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如果回答A的數目小於四個,且在下列有關生活作息與健康方面的檢測結果也不錯,代表孩子沒有太大的營養問題,平日只要繼續維持良好的生活或飲食習慣就好,只有在特殊的狀況,如感冒或便秘時再針對其需求補充相關營養素即可。


B.生活作息與健康方面的簡易檢測


1.     孩子毎天看電視的時間有沒有超過兩個小時? A.  B.沒有


2.     每天在戶外活動時間有沒有超過兩小時?  A.沒有  B.


3.     是否每天十一點前就上床睡覺?   A.不是  B.


4.     孩子平時的精神與體能好不好?  A.不好  B.


5.     孩子每年感冒的次數有沒有超過五次? A.  B.沒有


6.     每次感冒的時間會不會超過一星期? A.  B.不會


7.     孩子有沒有過敏方面的問題? A.  B.沒有


8.     孩子是否每天都有上大號?  A. 沒有  B.


9.     跌倒或受傷後,傷口癒合的速度快不快?  A.  B.算快


10.  孩子有沒有健康方面的問題(包括先天性的疾病與後天性的病痛)? A.  B.


11.  孩子有沒有體重過重的問題?  A.  B.沒有


 


上述的檢測回答A的項目愈多,潛在的健康問題可能愈大。如果回答A的題數超過四題(含四題),則表需要多注意孩子的營養與健康狀況。此時會建議考慮為孩子擬定營養補充計畫,補充孩子成長發育所需營養,並促進身體健康。若回答A的數目小於四個,且孩子的平日飲食狀況也不錯,那麼只需在特殊狀況時再補充營養品即可。


[食物營養] 想補充維生素C,水果怎麼挑才好?

  當問到大家 ” 吃水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 時,很多人都會回答可以補充維生素 C 。沒錯,雖然水果有很多營養素,包括醣類、膳食纖維、植化素或維生素等,但補充維生素C絕對是它很重要的功能之一。     這是因為人類缺乏合成維生素 C 所需要的酵素,故完全仰賴從食物獲得身體...